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一):
假期里,我们一家去参观了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前来参观,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见头的长龙。我们一家排队等候将近3个小时,才进了纪念堂的大门。
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应用纪念碑的南面,它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5月建成,占地5。72公顷,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在那里,安息着20世纪中国一位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境前来瞻仰这位为人的风采。
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我不由得赞叹道:毛主席纪念堂真是庄严雄伟!纪念堂周围种着许多挺拔的松树,它们又高又粗,每棵松树就像卫兵一样,守卫者毛主席纪念堂。
登上台阶,一眼就望见“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雕像,雕像前有一个献花的地方,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多都是拿着花束来献花的。
穿过北大厅,来到瞻仰厅,只见毛主席安详的躺在水晶棺里,身上盖着党旗,棺材的底座上镶嵌着国徽,一盆盆鲜花围绕着水晶棺,四个表情严肃的士兵在守护着毛主席。
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纪念馆,我心想: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生活,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祖国的明天健设的更加完美。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二):
走过毛泽东——参观纪念堂有感
我这一代人,是崔建所唱的,对于毛泽东“听说过,没见过”的一代。我生于文革后期,可是长在改革时代,不属于文革时代的人。当然,要说完全没见过毛泽东,那到也不是——如果参观毛纪念堂也算见过了毛泽东的话。
毛纪念堂我去过不止一次,当然最终一次也已经是好几年前了。每一次我去的时候,都是长长的队伍,从纪念堂延伸出来,还要再打几个拐。在我的印象中,不管哪一天,只要纪念堂开放,我走过天安门时总能看见这么多人,总是那样长长的队伍,总是从纪念堂延伸出来,再打几个拐。
走上台阶进去的时候,感觉气氛是一种庄重和压抑的混合体。毕竟,毛泽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中国几千年也少有的大腕,普通老百姓多多少少有敬畏心理,何况是已经逝去的大腕呢?在很多百姓的心中,甚至也包括我们这些“后毛时代”的人,在我们心中毛泽东真的多多少少成神了。就是我这个并非深切怀念毛泽东的人,站在蠕动的人流中也是大气都不敢出。我当时的感觉,我将要去触摸历史,触摸中国五十余年奋进,沧桑,同时也是动荡,伤痛而依然神秘的历史。我要说明,我是怀着很大的崇敬进去的,可是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对毛泽东的崇敬,而是对历史,对一种超越个人生命限度的巨大力量的敬畏。
可是在我看见毛泽东的那一刻,我有些失望和怅然,这当然和我们不得停留,不得接近毛泽东的水晶棺有关,可是不仅仅如此。我在毛泽东面前的时候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感觉,只明白感觉不好。我走进毛纪念堂的时候,怀有一种很大的期待,期待我能够触摸到那沧桑的历史。虽然我明白,毛泽东不会坐起来回答我的问题,也不会有任何人来告诉我们那过去的历史,那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活生生的历史。可是,我感觉,似乎走近毛泽东本身,就是在掀开历史。
可是走过毛泽东的一霎那,迷惘和怅然突然笼罩了我,我在无声无息中随着无声无息的人流走过同样无声无息的毛泽东。我伸手要想抓住什么,可是什么都没有,仅有无声无息的走过。就好像是期待很久的一次揭开谜底,结果揭开一看,谜底还是一个秘。
走过毛泽东,走出他沉睡的地方,我回头一看,身后的墙壁上镌刻着毛泽东最著名也是气魄最大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镏金的大字,狂放的笔法,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我转回头来,继续向前走出大厅。这时,就好像冰封了一季的江河突然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一样,无声无息的人群突然开始有了躁动,有了人说话和人走路的声音。随着我们走出纪念堂,来到阳光之下,这种躁动变成了喧哗,好像中国任何一条普通街道上的喧哗。纪念堂外是一片小摊贩,买些和毛泽东有关的东西,纪念章,语录,军帽,毛像什么的。当然也有很多和毛泽东完全无关的东西,那些你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都能够看到的东西。
站在阳光下熙熙攘攘购物和闲逛的人群中,我突然明白了,在看见聚光灯下好像演员一样沉睡的毛泽东的时候,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不真实,这一切都很不真实。所有人,沉睡的毛泽东,雕塑一样直立的军人,毕恭毕敬的人群,还有我,还有那宏大而空旷的纪念堂,还有和这一切遥相呼应的我们的历史书,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不真实,好像一个舞台。我以往想在毛纪念堂寻找真正的历史,可是,站在阳光下,我突然明白了:
历史不在我们走过的毛泽东那里,不在我身后巨大而孤独的纪念堂中,而在这熙熙攘攘,无拘无束的人群中。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三):
记得那天的帝都大雪纷飞,一出门,寒风就调皮的在我的脸上胡乱割划。在本应当休息的日子里,很多同学都在团校的组织带领下,去往毛泽东纪念馆。很遗憾因为大雪的缘故让我无法透过车窗看一下这个我依旧很陌生的城市,路途中只能让喜欢的音乐充入耳朵,来消磨一下到达目的地之前的时光。
到达后下车时,雪下得更大了,抬首观望着纪念馆的外形,笼罩着一层庄严的气息。因为学校的预约,纪念馆为我们开设了绿色通道,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纪念馆里面,第一层停放着伟大领袖的棺木,因为视力不太好的缘故,我只能模糊的看到那伟大身躯的轮廓。我明白,那是一颗陨落的巨星,即使他已不在这个世上,我们国人仍会深深敬仰他的成就,深深铭记他为新中国所做的一切。之后,我们观看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纪录片,他曾指挥了数次战役,他曾宣布了一个国家的成立,一个民族复兴的开始。在那个年代,有着鲜血,有着疼痛,有着改变国家的重要决策。是他,为我们如今的生活做了铺垫。也是他,将中国引领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观看了这位伟大领袖的生前事迹后,我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各个展厅。不一样的展厅中展现着不一样领袖人物的生前事迹。展厅中的藏品都极富代表性和典型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以往用过的小台灯。这个小台灯之后又被邓小平主席继续使用,这个台灯,见证了两位领袖的简朴生活,诉说了他们的高尚品格。作为学生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国家是幸福的。我们有机会理解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机会去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前辈为我们创造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时光带走了很多东西,包括我们的记忆。可我们将会把对国家领袖的记忆转化为自我的常识,时刻提醒自我,时刻回想他们的事迹。在展厅中,有精美的用各种珍贵石材塑成的屏风,有巧夺天工的陶制花篮,还有毛主席气势恢宏的书法,名家的画作。在馆内参观完一遍后,心里确实是颤动的,我们所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需要铭记的,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此刻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学会感恩,学会反思自我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战乱中,有无数人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也有很多人为新的曙光呕心沥血。我们应以榜样,以他们为动力。好好的珍惜自我的生命,争取得到一个对得起你身边这一切你拥有的东西。不颓废,不放弃。
纪念馆参观结束了,低着头从纪念馆中略带沉重的走了出来。大雪依旧肆意的下着。雪花镶着远处的红墙,风声还是在耳边唱着它的歌,脚踩着积雪向校车走去,禁不住回头,暗暗地作别。心里默默的道一声;“多谢你们,辛苦了。”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四):
去北京多次,却从未去过毛主席纪念堂,此次正好在前门附近居住,特意抽空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
当天是周六,细雨,排队等候瞻仰的人员很多,可是我仔细观察,发现年轻人不多,以中老年为主。沿着长长的队伍,进入纪念堂,顿时感到庄严和肃穆。纪念堂前白菊花摆放整齐,表达了人们对主席的哀悼!进入正厅,柔和的灯光下,毛主席安睡在水晶棺中,一面国旗覆盖在身上,后面有两个警卫站岗。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毛主席都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人!对中国社会和近现代的走向有深远影响。毛主席文韬武略,不仅仅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以前看毛主席选集,对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的正确决定十分佩服。此时近距离看主席,发现不管再伟大的人,都难逃岁月的无情。晚年的主席,首先是老人,其次才是伟人。我估计主席如果在世,肯定不会同意后人的举动,将其陈列在水晶棺中供人瞻仰。[由Www.SapBuy.Com整理]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五):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齐到毛主席纪念堂去游玩,看到了自我心目中的伟大领袖的遗容。
这天天气不是很晴朗,云薄风轻。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在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外面,大家有秩序的排着长龙,在广场外迂回盘旋着,虽然步履蹒跚,但大家还是兴致盎然的耐心地挪着自我的脚步。游玩毛主席纪念堂有感在纪念堂门口,刚才还有点喧闹的声音立刻鸭鹊无声,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铜像,大约3米高,坐在一把中式椅子上,望着前方,一副运筹帷屋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风范。人们纷纷将自我手中的鲜花敬献给崇拜的领袖。
绕过大厅,就是乘放着水晶棺的小厅,毛主席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面,头上方靠水晶棺顶部有一盏明亮的灯,能清晰的看到毛主席的面庞,清廋而白皙,更显单薄。当我看到毛主席的遗容时不禁浮想联翩:那个想象中就应伟岸的身材看起来是那么瘦小。也许他真的很累,从井冈山一路走来,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再到八年抗战,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再到共和国的建设可谓弹精竭力,为共和国奉献了一生。
如果不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开天辟地的卓越贡献,就没有这天我们这美丽和谐的社会。因为那个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以及那种革命精神的感染,才有我们这天祖国强大的基础和动力。
毛主席,你安息吧!
我们将继承你的遗志,将未来的中国建设得更加完美!我们要向您学习,向你们革命前辈学习,学习你们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从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六):
近日,我们党支部组织支部全体同志前往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历史,追寻伟人脚步。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包括序厅和五个展厅。序厅里概述青年毛泽东在此的成长及建国后对母校的深厚感情。第一厅,介绍了湖南一师渊源、民主办学特色;第二厅,介绍了青年毛泽东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勤学博览、独立思考、强身健体;第三厅,介绍了青年毛泽东的社会实践和早期革命活动;第四展厅,介绍了青年毛泽东受名师熏陶、与学友砥砺;第五展厅,介绍了湖南一师建国后的发展与领导关怀。
参观过程中最让人受益匪浅的,一是青年毛泽东的“三不谈”。毛泽东在校学习期间提倡“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不谈家庭琐事”,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至今教诲、影响着青年学生,在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在此刻看来,仍然是一种好的生活方法;二是毛泽东对身体锻炼的注重。他在第一师范念书的几年中,把洗冷水浴作为每一天的“第一课”,甚至自创并推广六段运动健身操来强壮同学们的体魄,毛泽东以往形象地把身体比喻为“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把健康的身体看成是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物质基础。现如今,很多年轻人不注重身体的保养和锻炼,酗酒、熬夜等行为不断侵蚀的自我的健康,我们应当向毛泽东学习,珍爱自我的身体,加强锻炼,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在第一师范的第二个暑假,毛泽东和朋友一齐作了一次游学,走遍了湖南的五个县。他们给当地的乡绅写对联换取食宿。这次游学经历让毛泽东更多地了解了湖南。游学回来后,他有了“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的思想萌芽,那里的“大本大源”就在工农群众。这为今后的“群众路线”打下了思想基础。在我们此刻的工作中,也要注重调查研究,眼见为实,实事求是。这是党用此
刻光辉的成果所检验出来的真理;四是“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词。这不仅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指导,也是给党员干部的提醒:不要以为自我什么都懂,不要觉得自我比群众能干,更不要对群众颐气指使,应当虚心学习,踏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