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SAPBUY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资源 > 内容页

历史试卷分析

2021-05-18 00:00:00教学资源访问手机版0
历史试卷分析(精选20篇)

  历史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1—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必须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资料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

  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资料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资料,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经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本事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本事

  概括性大,突出表此刻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本事。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99人,不及格人数22人,及格人数77人,优秀人数25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68.3,优秀率25.3%,及格率77.8%。

  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异常是能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20题,学生对关键词“继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本事仍然较低,语言表达本事不强。突出表此刻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此刻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简便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异常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本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本事的问题。知识是本事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加强学生应试本事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构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历史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分析:[由Www.SapBuy.Com整理]

  本套试题考查范围、试题难度、考点分布、试题类型都接近高考。试题分为选择题(24--35题为历史,12×4=48分)和非选择题(3个小题,41,42题是必做题,分别为25分、12分;45-47是选做题,3选1,15分;共计52分)两部分资料,合计100分。选择题部分,24-31题考查中国史,包括4个中国古代史,4个中国近现代史,共计8个。32-35题考查世界史,共8个题,由1个古代史和7个世界近现代史构成。非选择题部分,41题以清代民法和新时期民法建设为切入点,进行纵向比较,考查了热点民法典。42题开放性试题,属于提取信息说明型,考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45题考查唐宋时期的城市治理。47题考查人物李大钊的历史贡献和体现的时代精神。整个试题注重历史解释、历史理解、时空观等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围绕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是一份难易、梯度合理,区分度较高的试题,与去年的市二模题相比,稍难!

  二、试卷的总体特点:

  1、中国史的考查占绝对优势。选择题中中国史有8个,占32分;非选择题中,41题的25分,45和47题选修题也都考查了中国史,全卷100分中,中国史的考查就有72分。同时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平分秋色,经济史和政治史占比重大。

  2、试卷紧扣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历史阶段特征、热点知识的考查。试卷中每一个题都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本事相互依存、互为体现。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设置新情境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对热点—党史,建设史,民法从新角度进行考查,注重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析本事,部分选择题较难。

  3、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异常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本事。异常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归纳比较概括本事、知识有效迁移的本事,把历史事件、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理解的本事,题目思路开阔,把握高考方向,并体现了对学生历史学科本事、学科素养的考查。

  三、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部分:

  得分率较低的有:24、29、30、33、34题,这几题全县得分率不足40%,主要考查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本事,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核心考点的掌握运用本事。得分率较高的26、28、32题,也只占比80%左右,总体上选择题失分较高,拉开了总分的差距。

  失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准确,审题本事差,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本事不足,解题无技巧,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知识的迁移本事不足,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概念识记不清。

  2、主观题部分(材料解析题)失分主要原因:

  41题总分25分,基本在18-22分,15分以下很少,本题得分率相对高。

  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材料概括归纳本事不够,以照抄原文为主;二是时空观念及阶段特征掌握不准确,不能正确定位和联系所学知识;三是答题技巧、模板有待强化训练。

  42题总分12分,基本得分6-7分,优秀在8-11分,极少数3分以下。

  存在问题:一是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开放性试题做题方法不到位,不能准确审题。

  选修题选47题的最多,其次是45题,总分15分,平均分为10分左右。

  存在问题:一是审题不清,不能把材料和所学知识有效结合;二是作答语言不能使用学科术语,一个逗号到底;三是书写过于潦草,缺乏答题模板,抄原文现象仍有。

  失分原因:

  (1)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2)审题本事不足,42题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复习中训练度不够,知识的灵活运用本事不足。

  (3)缺乏学科术语,异常是41、选做题有照抄原材料的现象,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时空观念模糊,忽视阶段特征及特定背景。

  四、今后教学提议:

  1、在后面一段时间的复习中,要重视在对基主干知识的复习并紧密结合热点,夯实基础。

  不能投机取巧,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试卷不论怎样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的原则不会变,高考异常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考查。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具体的史实,也包括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要以教材为本,掌握得全面,记准记牢,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提议加强阶段特征的理解掌握和巩固,让学生把陌生的历史事件放在熟悉的历史背景下理解。练习开放性试题及选择题。

  2、强化训练,把本事培养落在实处。

  (1)根据历史阶段特征,精选高考题进行训练。

  选择习题要精,必须要选择一些典型的高考试题并进行变通训练,并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景加以整合,对一些重点知识和学生在练习考试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要不厌其烦地练,变换多个角度编制题目加以强化。要把解题技巧与本事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中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评。

  (2)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

  此刻考试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本事。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解记忆,但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还有什么"?把握历史史实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评价(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把握。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归纳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同时进行横向、纵向联系。

  对于材料解析题,先审清题意,看答案出自材料还是所学知识,把题目"肢解"清楚,抓住解题要求和条件,明确答题方向;其次阅读材料,注意材料来源,应当结合问题看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因为有些答案大多数能够从材料中找,但要注意提炼归纳,变换说法。对于学生从未见过的新材料,必须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背景。行文规范,语言简洁精炼,用历史学科语言(包括术语)作答,禁绝文学描述类文字。做到四化,标题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材料题中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最重要!

  历史试卷分析(三):

  xx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考试及阅卷已结束了,为了能及时总结自我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能更好的搞好自我的本质工作,对学生的试题试卷,认真进行了详细的试卷分析。

  具体情景如下:

  一、基本情景

  本次参加考试的九年级学生有145人,总分:3877分,均分:26.74分,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38.62%,优秀:10人,优秀率:6.9%。

  参加考试的八年级两个班人数为102人,总分:3191分,均分:31.28分,及格人数:47人,及格率:46.1%,优秀:20人,优秀率:19.61%。

  参加考试的七年级1班人数54人,总分:1467分,均分:27.17分,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53.7%,优秀:5人,优秀率:9.26%。

  本次考试九年级试卷单选20个,共20分,材料分析两道题占16分,简答题两道共14分。本套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的考查,异常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本事。八年级试卷选择题20分,简答题两道题共12分,材料分析题8分,最终一道综合题,占10分。本套试卷主要是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本事,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本事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事的考查,对分析本事的考查比较以前试题略有加深。七年级试卷同样选择20分,两道材料分析题各占10分,简答题两道各5分。本套试卷也主要是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的考查,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三套试卷题型差不多,就是顺序排列的差异。三套试题的特点都是容易题约占6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10%。

  二、试题解题情景

  1、所学历史知识把握不准确。

  这个问题主要体此刻三套试卷的单项选择题上,有不少同学失分,大多是九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主要是因为没能准确掌握有关历史的概念。

  2、平时不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需要平时的积累,上课要认真听讲,还需学生自我长期积累历史知

  识,增强学历史的兴趣,学生要明白历史的三要素,时间,人物,事件,学好历史,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善于总结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历史学了必须背会掌握了。很多学生并没有这样做,在做简答题时,学生丢三忘四,不能完整的做完。主要是没有识记,只是没有把握的去猜。

  3、思维本事、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本事、概括归纳本事差。

  从学生卷面情景看出三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问题不难,但在这些题上失分也比较多,在答题时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学生失分较多,一是学生看到题目长就已经在心里打算弃做。二是不能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分析不到位。这就是平时思维本事训练太少、分析综合本事欠缺影响所致。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构成良好的习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本事、概括归纳本事较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审题本事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很多学生没能按照原材料出发准确分析题目的要求,好多学生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掌握了,但由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所以答案简直让人不能理解,所以这部分题学生失分十分严重。

  三、今后教学工作的改善方法和具体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重点的资料,要重点突出,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取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注重本事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

  本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本事。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本事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本事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样做,材料题怎样做,问答题怎样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本事和应试本事。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4.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自我对教材资料的理解、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对过程的认知,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我去思考;学有困难的那部分学习学生要多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平时和他们多交谈,和他们交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必要时多和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尽快赶上来。另外,九年级学生面临会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加进去强化训练,让他们正确掌握今后应当怎样去应对考试,怎样才能检测出自我的真正水平和本事。

  历史试卷分析(四):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潜力,渗透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资料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潜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基本状况

  1、本次参考人:252及格人数:93人

  2、试题特点

  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的考查,个性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潜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潜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潜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潜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状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1小题:关于“随唐”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资料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务必困难。如2、4、8、12、14、20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潜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潜力、概括归纳潜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潜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嗦或不完整。如第24、25小题第三问,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潜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潜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23小题: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

  列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政权。完成下表。此题对学生潜力要求较高,造成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乱,失分极其严重。

  5、审题潜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7、21小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推荐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资料,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资料,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用心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职责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好处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构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务必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潜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取题怎样做,材料题怎样做,问答题怎样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应试潜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3、注重潜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潜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潜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历史潜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主角,设置

  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透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一样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潜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历史试卷分析(五):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本事,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资料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本事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

  2、卷1为选择题,共计35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景。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这充分说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异常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供给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3、卷2为非选择题,共计65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本事、分析本事、思考本事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本事有待提高。其主要表此刻:

  ⑴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⑵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事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研究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⑶考生综合本事较差,如第38小题学生都能写出孙中山来,可是综合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做出的贡献却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本事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考生的应试本事不强。如:第41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证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本事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供给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本事的提高。

  历史试卷分析(六):

  一、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总体评价

  1、题型基本稳定,知识布局合理,难易度把握较好:选取题以史料形式出现,非选取题的考查资料以小专题知识为主线进行综合整合、采用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设置,注重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潜力的考查。知识布局合理:考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试卷难易度把握较好,问题设置有梯度。

  2、体现高考的方向:从知识立意向潜力立意转化。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材料分析题注重材料的鲜活性,有图片资源的运用;问题设计有务必的开放性(如40题第4小问)。

  3、较好地把握宏观与微观、理性与感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意识形态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4、注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意教材新增加的资料与提法(如30题)

  二、教学推荐

  1、加强历史概念的辨析与运用训练。

  2、加强知识的梳理、探究、变通与整合,加强高三最终阶段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认真研究“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与“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考改方向。

  (1)认真研究“2013年考试说明”,务必要吃透考纲,对照2012年说明,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2013年新教材高考模拟试题”,领悟高考动向与潜力要求。

  (3)尝试以新课标模块为指导方向的专题复习,尤其是一些新的思想与新提法。

  4、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每一次测试后,对学生答题状况作一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知识网络是否构成、分析问题是否较窄、新情境下运用知识潜力是否较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否停留在微观表面、主干知识是否宏观把握等,尔后教师对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最大程度上发展思维。

  5、继续加强解题方法、审题角度分析的讲解与渗透,讲与练相结合。

  6、加强备课组的分工与协作。

  历史试卷分析(七):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资料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题选取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透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潜力。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潜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务必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潜力的考查。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共20分,占总分的40%:给出了三个材料,设置了四个问题。能够说是一个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潜力,历史的空间思维潜力,知识迁移潜力。设问由浅及深,贴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2.坚持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选取题第10题,11题,13题等题的设置正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潜力。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这套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如:17题中第1小题,第3小题的设置,图示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潜力,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注重课本,重视基础,更重点考查学生对该学科识记资料的掌握。虽然具有灵活,新颖的特点,但只要识记准确,学生都能够准确应答。

  二、学生答题状况分析

  学生整体考的差,及格学生占不到30%,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20分左右,部分学生得分出现个位数,甚至有的一分的学生,真让人难以想象。就整体而言:第一题得分在7-10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间的学生约占15%,还有一半学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题(示图)材料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读懂材料,失分尤为严重。一半以上学生该题没有得分;第三题材料分析题,仅有10%-20%的学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够准确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两点推荐

  1.加强双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潜力,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播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扩展学生学科潜力的条件,所以应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仅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点知识。能够说,八年级历史学科资料都是基础也都是重点,八年级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基础,注重课本。目前的考试反对的是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务必的识记是必要的,这也是此刻考试要求的。如果课本知识不熟悉,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就根本无从作答试卷。

  2.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我觉得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摆正态度,明确目标。从这次考试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复习比较浮躁,课本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才导致如此结果。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潜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仅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才能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总体来看,试卷设置全面实效,命题角度灵活,提问新颖,对今后命题设计和历史教学具有务必的指导性。

  历史试卷分析(八):

  一、试卷分析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状况分析

  学生答题状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潜力等。下头就各题状况做一简单分析:

  第一大题选取题满分4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题错的学生最多。

  第二大题简答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总体上较好。

  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学生的答题状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其中,1、3问联系最为密切且分值均较大,学生要答对基本上两题都对,要错都错。这是造成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学,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潜力。

  第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忙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梳理知识。

  历史试卷分析(九):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扣知识点,注重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状况分析

  1.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取题满分20分。出错较多的是基本史实错误、历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记忆的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如4.日本人在杭州设厂--考查的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资料,如最能反映五四运动资料和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2.第二题:非选取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1)一些同学审题潜力差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如21题问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许多同学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显时间上不对(2)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答题用心性不高,试卷存在超多空白,只做选取题,甚至无试卷。(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长征的起止点等。

  三、推荐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务必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

  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务必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注意审题潜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欢乐起来。

  历史试卷分析(十):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我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历史试卷分析(十一):

  一、选取理由: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学科兴趣就尤显重要,并且七年级又是初中三年的基础一年,所以选取七年级做试卷分析就具有务必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二、试卷说明:

  1、命题意图:历史学业考试试题本着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透过考试不仅仅仅能够喜欢历史课程,并且能够透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式,增强其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其学习质量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命题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资料。

  4、试题预期难度:0.70―0.80左右。

  5、考试方式:闭卷

  6、试卷结构:试卷分选取题和非选取题两部分。

  三、试题结构:

  1、试题数量及结构:

  2、试题类型及分布:

  从上表能够看出:①预期难度与实际考试难度基本吻合。说明本次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是适宜的。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学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于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历史学科地位的稳固。③千渭初中的优秀率到达了将近45%,说明该校对历史学科教学重视,且该校教师基本上以区级以上教学能手或新秀为主,教师素质高也是重要原因。

  2、试题优点

  就7年级试题来说,优点是:①出题人能紧扣课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导平时的教学和学习;②重难点突出,考查全面,准确,提问准确,并能联系现实,且题型多样;③注重培养情感,试卷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料;④试卷呈现方式出现新变化,出现了辨析题。就整体而言这套试卷,有助于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带给指导,有利于增进7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3、存在问题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试题存在互相提示现象;②专业味道太浓;③地方史知识渗透不够;④识图题图印得不够清楚等。这将在以后命题中加以改善。

  五、学生答题分析及今后教学方向:

  1、学生基本功较差。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应加大对学生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现象较普遍。应利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记各种知识点,避免混淆。

  3、时间类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应利用编歌谣等多种记忆方法,强化对这些重要时间知识点的记忆训练。

  4、缺乏答题技巧,不能学以致用。这个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指导,帮忙学生掌握务必的答题技巧,慢慢养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潜力。

  5、答题缺乏条理,知识点不明确。要引导学生培养条理清楚的答题习惯。

  6、审题不明,归纳总结潜力差,分析问题潜力欠缺,导致答题不梦想。还需在日常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加强历史学科潜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历史试卷分析(十二):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基本状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面总分为: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

  单项选取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资料: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资料。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资料,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仅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就应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状况分析:

  透过本次考试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从试题的得分率能够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潜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个性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透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资料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取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潜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潜力、历史知识的迁移潜力、分析和比较潜力。个性是学生独立思考潜力、历史思维潜力和创新潜力的养成,应足够的重视。

  三、改善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理解学生提出的有益推荐,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潜力。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潜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潜力的基本资料,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历史试卷分析(十三):

  一、学生考试情景分析

  本次素质检测是西昌市统考,总分100分,七年级平均分64.3分,及格线为52.5,优秀线为75.1。七(4)班班平均分为66.31,优生率为37.1%,八年级平均分73.3分,及格线为63.0,优秀线为82.2。八(1)班班平均分为68.79,优生率为31.2%。历史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二、试题结构特点

  试卷共分两大部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

  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次考试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历史学科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历史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历史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本事及课内外阅读本事。经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员期望经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提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试卷力求经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我梦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本事。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本事(写字本事、阅读本事、积累运用本事),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景

  1、答卷情景

  经过学生答卷情景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景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基础知识”中的非选择题部分第、二题,学生的`得分情景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若根据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答题,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不是很丰富,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对于灵活性强的题,学生回答更差。比如针对某一事件谈自我的看法或提提议,有学生就不能动笔。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适中,贴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能够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学生记忆方法不当,多数靠死记硬背,到考场上一紧张就混淆了。

  (2)综合本事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资料不仅仅涉及基础历史知识,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史料资料准确理解本事。由于平时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本事,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景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四、教学反思

  1、要继续重基础知识。从本次考试能够看出,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本事。“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样学,少教怎样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进取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本事。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4、要树立大历史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不仅仅自我能读懂,并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史料。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历史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历史,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必须靠广大历史教师本着一颗进取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历史试卷分析(十四):

  一、试卷概况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资料上看,贴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潜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试题角度新颖,表此刻选取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潜力。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此刻,此刻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贴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这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如材料第24题:既以时间为经,考察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又以地域为纬,考察了四川地区的工程与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网络,并且还与乡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29题以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贡献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时还考察了文字与造纸术的知识点,涉及知识点多达数十个,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

  7、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8、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潜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学生状况分析

  1、我校实行的是开卷考试,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状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阅读材料不仔细,丢三落四。

  2)在审题上还存在务必的问题。

  3)历史基础知识欠缺,学科基本素养不够。

  4)阅读面狭窄,相关知识太少。

  3、材料题与问答题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语言运用、组织可是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知识与潜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日,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潜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潜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务必程度也必然带来潜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2、建立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潜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应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6、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试中及格的人数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这学期要更加重视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学困生,避免两极分化的加大。

  历史试卷分析(十五):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资料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题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经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本事。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本事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必须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本事的考查。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共20分,占总分的40%:给出了三个材料,设置了四个问题。能够说是一个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本事,历史的空间思维本事,知识迁移本事。设问由浅及深,贴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2.坚持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选择题第10题,11题,13题等题的设置正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本事。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这套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如:17题中第1小题,第3小题的设置,图示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本事,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注重课本,重视基础,更重点考查学生对该学科识记资料的掌握。虽然具有灵活,新颖的特点,但只要识记准确,学生都能够准确应答。

  二、学生答题情景分析

  学生整体考的差,及格学生占不到30%,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20分左右,部分学生得分出现个位数,甚至有的一分的学生,真让人难以想象。就整体而言:第一题得分在7-10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间的学生约占15%,还有一半学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题(示图)材料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读懂材料,失分尤为严重。一半以上学生该题没有得分;第三题材料分析题,仅有10%-20%的学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够准确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两点提议

  1.加强双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本事,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播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扩展学生学科本事的条件,所以应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仅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点知识。能够说,八年级历史学科资料都是基础也都是重点,八年级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基础,注重课本。目前的考试反对的是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必须的识记是必要的,这也是此刻考试要求的。如果课本知识不熟悉,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就根本无从作答试卷。

  2.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

  我觉得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摆正态度,明确目标。从这次考试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复习比较浮躁,课本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才导致如此结果。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本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仅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才能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总体来看,试卷设置全面实效,命题角度灵活,提问新颖,对今后命题设计和历史教学具有必须的指导性。

  历史试卷分析(十六):

  一、基本状况

  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人,差生9人,均分63.24

  二、试题特点

  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取题和非选取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潜力的考查,个性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潜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潜力的考查。

  三、答题状况

  1、选取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取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取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取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准确。如选取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潜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潜力差和概括归纳潜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推荐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必须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潜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潜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潜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潜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必须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必须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潜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来源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历史试卷分析(十七):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提高特对本次考试做如分析:

  1.本次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本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本事,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

  2.试题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例如材料解析题,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图文材料,并融合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学生的读图本事,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师重视图文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习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比较新颖别致,一返过去题目枯燥、单一、死板的特点。

  3.试题资料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广而浅的历史知识。

  4.具体试卷分析概况:

  选择题题型特点:(1)、覆盖面广:20道选择题涉及范围比较广。

  (2)、注重基础知识和本事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本事。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齐,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本事。如第34610141720等题。

  原因分析: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景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题干所提示的资料学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6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教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

  第二大题第一小题,学生答的不是很准确,说明学生对所问问题不是加以思考,而是把所背过来的资料硬搬过来写下来,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资料没有跟好的复习。第三小题的第2小题中的有关“第二次科技革命史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做的不是很好,学生把“电气”写成“电器”学生对所答资料没有很好的理解。追其原因是平时对所学历史死记硬背,只背表面,不看资料,不善于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善于比较比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一题能够看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资料的本事不怎样样。

  总体来说,其它填图题、材料题做得还能够,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准确率较高。部分学生的卷面不整洁

  5、提议及构思:

  (1)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再多渗透一些本事考查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开卷考试尽量避免学生直接翻书抄书,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2)本次试卷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多侧重近代史;重点不太明显: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两次工业革命等涉及的比例太少。

  (3)在学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问、多探讨,强化口头表达本事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表达自我的意思。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到达爱学、乐学,力求全面培养学生。

  (4)加大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答题技巧,平时注意纠正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历史试卷分析(十八):

  一、试题特点

  这次期末考试试题由教育局统一命题,满分100分。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其突出有以下四个特点。

  1、题型全面,贴合考试要求,

  本套试题有五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30题);填空题(31-35题);材料解析题(第36题);读图题(第37题);简答题(第38题)五种题型。知识点考察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基本本事的提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能够说题型命制思想贴近中考试题。

  2,注重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考查。

  试题所考知识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考查,资料涉及古代文化成就(31题,34题,35题);改革或变法(36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措施(37题2,3小题);少数民族的问题及边疆问题(38题);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学派的态度(32题)等。

  3,考查全面,覆盖面广。

  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点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包含了政治制度史、中外交往、文化史、边疆诸领域,试题覆盖面广,注意考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程度。

  4,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

  本套试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突出表此刻试题的情景创设上。试题设置的情景,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名人名言、影视作品、文献资料等,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带考的人文思想,又体现了命题者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科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二、考生答题情景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1302人,60分以上有1144人,80分以上者有838人

  从表格中看出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培优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抽查部分学生试卷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个别学生乱涂乱划,试卷卷面十分混乱;问题答语不规范,专业术语模糊不清。从得失分情景看选择题70%的学生得分在50分左右,非选择题失分的显著特点在于错别字现象严重,有的学生因为错别字失分在4分以上,出错的字词有:堰,羲,勰,桓,尉,御等,这些情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我们注意。

  三、试卷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题干设计巧妙,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本事的考查,所以学生需认真审题才能够作出答案。如选择题中的6、11、13、25、30小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由于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6,10,11,14,22,25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发生混淆,像11,14,25题;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出错,像6,10题;个别同学审题不清,像22题没有看清从东向西排列,而不是从西向东排列,从而造成失分。

  (二)非选择题

  1,填空题大部分学生失分在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尤其是35小题,堰字写错;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像31题张陵和老子记混,33题古代的战役发生混淆。

  2,材料分析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够,导致答非所问,出错较多的(3)题由于对“北俗之语言”的理解不准确,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于材料一中的第一个霸主出错在于书写错误。

  3,读图分析失分严重的是(1)题,对于韩非的观点记忆不准确,与其它学派的观点发生混淆,对于历史术语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描述不准确造成失分。(3)题对于加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认识分析不到位。

  4,简答题出错主要是(2)题,学生将汉武帝反击匈奴与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发生知识点混淆;安定边疆的措施记忆不准确造成失分。

  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学生进取自查完善,弥补漏洞。

  四、教学提议

  1、加强团体备课研究,提升教师素质

  充分利用好周四的教研活动,发挥团体的智慧,预先对下一周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教师的个人特色和学生实际,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制作出展现自我教学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以期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多读书,多听课,多进行网络教研,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活动,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

  2、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有些题目出现了空白试卷,且有的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5,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了隐患。能够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景,教师要异常关注班级后二十名学生,从最终一名学生抓起,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3、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所以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必须要反复落实,异常是关键词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4、对文言材料要加以讲解,加强学法指导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供给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等;在教学中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加强答题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本事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样做,材料题怎样做,问答题怎样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本事和应试本事。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历史试卷分析(十九):

  一、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三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遵循中招考试的要求,按照7∶2∶1的原则。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仅有少数的几道题有必须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分析探究题的小题设计也是如此。

  (2)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本事的考查。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二、学生答题情景分析

  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景分析

  1、单选题得分率较高,其他两个题型失分率较高。

  2、失分情景:列举题:蒸汽机车的发明者答瓦特的较多,蒸汽机与蒸汽机车混淆。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3、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本事仍然较低,语言表达本事不强。突出表此刻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异常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本事,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本事的问题。知识是本事之源。

  2、加强学生应试本事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构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五、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必须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重视检查落实,必须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本事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本事;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本事,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本事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本事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本事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本事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历史试卷分析(二十):

  (一)基本状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资料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资料个性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可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梦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状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取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务必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取题的潜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就应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可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也是人教版资料。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最多。

  第三题是考查的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状况,基本常识,可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第四题是非选取题,材料分析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自由发挥题,学生答题状况还能够,最终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凿。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善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取题的潜力,多做选取题。

  2.务必注重学生的背诵状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务必要记忆。

  3.加大非选取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提高。

TAG标签: 分析历史试卷

推荐阅读